-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
一 相关概念界定及分析
二 “西部民族地区”概念的界定
三 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治理理论
一 治理理论的由来
二 网络治理
三 网络治理的实践类型
第四节 主要研究方法
一 分类法
二 田野调查法
三 文献分析法
四 比较研究法
五 实证研究
第二章 西部民族地区环保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现状
第一节 西部民族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环境
一 西部民族地区的自然环境
二 西部民族地区的社会环境
第二节 西部民族地区环保非政府组织概况
一 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
二 环保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
三 西部民族地区环保非政府组织的分类及特点
四 西部民族地区环保非政府组织的总体概况
第三节 西部民族地区环保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向度
一 保护与发展并重成为西部民族地区环保非政府组织的共识
二 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协同共进
三 西部民族地区的文化传统成为环保非政府组织不可忽视的问题
四 群众参与是西部民族地区环保非政府组织开展工作的重要保障
第三章 西部民族地区环保非政府组织的功能
第一节 西部民族地区环保非政府组织的经济功能
一 致力于西部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 推动民族地区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三 开展小额信贷
四 倡导和推动绿色信贷
五 支持西部民族地区本土环保组织与志愿者
第二节 西部民族地区环保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功能
一 环境保护功能
二 关心和扶助弱势群体
三 促进社会性别平等
第三节 西部民族地区环保非政府组织的文化功能
一 公众环境教育
二 不同策略下的环境教育
三 关注西部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
四 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第四节 西部民族地区环保非政府组织的政治功能
一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社会和谐
二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府决策
三 致力于提高社区自我管理能力
四 协助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建设
五 弥补西部民族地区政府公共管理的不足
第五节 西部民族地区环保非政府组织功能的缺陷
一 环保非政府组织精英主义色彩浓厚
二 项目辐射范围小
三 颅目分布不均衡
四 项目实施缺乏可持续性
五 国际环保非政府组织的功能值得关注
第四章 西部民族地区环保非政府组织发展的瓶颈
第一节 西部民族地区环保非政府组织发展的思想障碍
一 公民权利意识缺乏
二 公众环境意识淡薄
三 社会慈善意识不高
四 社会普遍信任缺失
五 西部民族地区传统生态伦理思想亟待发掘
六 民族地区政府创新能力不足
第二节 西部民族地区环保非政府组织发展的自身障碍
一 环保非政府组织内生成长机制缺乏
二 独立性不强导致非政府组织功能难以发挥
三 资金不足约束环保非政府组织发展
四 人力资源匮乏制约环保非政府组织发展
五 环保非政府组织规章制度不健全
六 西部民族地区环境治理中本土主体性被忽视
第三节 西部民族地区环保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制度障碍
一 传统资源管理模式缺乏政策认同
二 非政府组织立法不完善
三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法规不健全
四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补偿立法欠缺
第五章 西部民族地区环保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对策研究
第一节 营造环保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和谐社会环境
一 培养公民权利意识
二 培育公众环保意识
三 激发公民慈善意识
四 营造普遍信任的社会氛围
五 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环境治理紧密结合
第二节 西部民族地区环保非政府组织自身能力建设
一 环保非政府组织的独立性是其功能发挥的前提
二 人才培养是环保非政府组织发展的人力资源保障
三 完善环保非政府组织的营销策略
四 环保非政府组织的本土化
第三节 西部民族地区环保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制度保障
一 借鉴国际经验
二 西部民族地区政府进行制度创新
三 环保非政府组织发展的法律保障
四 建立西部民族地区生态补偿的法律体系
第六章 实证研究——以“曾经草原”为例
第一节 “曾经草原”成立的背景
一 陈继群的草原情缘
二 从职业画家到环保人士
第二节 “曾经草原”的内部治理机制及外部关系分析
一 “曾经草原”的组织结构介绍
二 “曾经草原”的公共关系
第三节 “曾经草原”的治理功能分析
一 提高牧民法律意识
二 政策探讨:禁牧还是游牧
三 舆论监督
四 草原文化保护
五 进行中外交流
六 环境保护国际合作
结语:和谐与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