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缓沙尘暴要发挥游牧文明的作用
—
刘书润
本文转自《中国环境》http://www.cenews.com.cn/news/2005-04-05/44556.php
我国主要的沙尘源有四个,除一个在甘陕外,其余三个都在内蒙古。近年在干旱区的冬季以及非干旱区的耕地、湖盆,沙尘暴有扩大趋势。沙尘暴的源头不是沙漠和沙地,它们的沙尘含量仅有2.5%,沙漠和沙地不是沙尘暴的源头而是后果。防止沙尘暴的功臣不是乔木,乔木春季枯干的枝条挡风作用不大。由于人工林下的草本植物稀疏,反而增加了吹扬的可能。特别是大面积草原人工林,满山遍野的鱼鳞坑,倒成了沙尘暴的源头。
为什么近年来来自内蒙古的沙尘暴多了?主要原因是草原大面积退化、沙化,耕地的扩大、湿地的破坏、湖泊的干枯等。核心是游牧文化被同化的速度加快了,基本实现了定居。这与美国上世纪三十年代西部移民垦荒、六十年代中亚开荒、北非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引起的沙尘暴如出一辙。因此治理减缓沙尘暴的根本出路,在于体现游牧文化的作用,而不是一再削弱。
沙漠并不可怕
沙漠和沙地是干旱区的地下水库和油库,它埋藏着大地的血液,是众多河流湖泊的源头,是推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沙漠和沙地具有复杂的地形,具有时空多变的地貌,它是干旱区生物多样性表现最充分之地;沙地和沙漠是牧民、牲畜、野生动植物冬季最温暖的家;它也同样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游牧文化的避难所,它还是世界几大宗教文化的发源地。
沙地一般不需要治理,干旱区有一定面积的沙地和沙漠,沙地有一定面积的裸沙,并不一定是坏事情。大面积正在流动的沙地的存在,是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的,由于植物种子被风吹走后,不能够落地,一般就需要人为帮忙,如设沙障、插黄柳等,需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当地的沙生先锋植物,如沙米、虫实等一年生植物应是首选。不可一步到位,直接种树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沙地时空多变,沙丘阴坡、阳坡、沙脊、风蚀穴、落沙坡等,生态环境差异很大,不能够都采取统一的做法,种植林带的做法更不可取。
草原不应随意开采
内蒙古草原蕴藏着大量宝藏,是我国的能源基地,这些矿藏资源应该适当开采,以支援国家建设,但必须考虑草原的脆弱性。破坏后恢复能力很差,有的根本不能恢复,就整个内蒙古来讲,其最大的长远优势是祖国的生态屏障,民族文化的摇篮。而不是矿藏和牛羊肉,有包头的工业,河套、辽河下游的农业就够了,特别是我们的水比黄金贵重,不能为开采煤炭而浪费了比黄金还贵的水。矿开完后,不仅要恢复环境,还要转移外地劳工回内地,草原地区发展工矿业付出的代价,产生的负作用,造成污染的危害程度,治理难度,都比内地大得多。就目前我们的技术水平很难达到有利可图。近来某些草原牧区也提出工业强旗的口号,是因为他们已经把草原畜牧业搞糟,已无多少油水,就把眼光瞄准工矿业,实际上只是单纯输出原料,解决暂时的利益,根本算不上强旗。
游牧是最佳选择
游牧文明是生态文明。草原畜牧业面对严寒、干旱、多灾、骤变、多变、脆弱低产的生态环境,游牧是草原牧草、人、畜最佳的双向选择。只有游牧才能保障草场较轻的均匀利用和均匀施肥,只有游牧才能保障草场、牲畜和人类的健康。游牧是草原畜牧业最经济最高效的利用方式。
为了不影响牲畜正常采食,草原游牧畜牧业的各个环节,必须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因此就形成了互助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草原游牧畜牧业的特点在于移动,在于集体,在于与大自然的融和。草原游牧畜牧业不仅合理利用和保护了草原,还造就了一个开放进取诚实守信的伟大民族,以及推动世界前进的游牧文明。
八九十年代照搬内地农村的经验,在草原牧区推行了草畜双承包,认为这样能调动牧民积极性。草场承包到户就完全告别了游牧,这样最好的草场也只能有一个季节好,其他三季都是灾害,定居点附近无草区域越来越大,牲畜走的路程越来越远。不到十年草场就全退化了,又有人提出舍饲围封转移,把马变成猪,造成人畜缺素症和疫病发生,圈养的山羊光长蹄子不长绒,牛羊肉变味,失去了绿色品牌和优势。成本上升,竞争力下降。蒙古高原游牧了几千年,创造了震惊世界的游牧文明,即使战乱不断,草原仍一直保持完好,这就证明了游牧的合理性。就保护草原和游牧文化来说,我们比蒙古国更有条件。我们的草原可以不生产一粒粮食,可以不开采一吨煤,因为我们有强大的祖国后盾。
春季不该禁牧
在四季游牧的情况下,春季禁牧不成问题,因为春天除春草场外,其他草场都不放牧。春季禁牧的制定者,过分地夸大了春季采食对牧草的副作用。实际上羊春季在草场上主要吃的小白嵩和枯干的细草,如糙隐子草,而夏天不吃小白嵩。另外春季采食对某些植物的抑制作用,并非都是坏事。牲畜吃草并非一扫光,是挑着吃,随走随吃,有时为了防治羊羔痢,春季也常移场。只要不过牧,没那么严重,有时适当采食对草场还有利。
春季,尤其接羔期,完全舍饲、禁牧,对牲畜是十分不利的。消毒、清圈给本来最缺劳力的春季更增加了麻烦。另外母羊和羊羔完全脱离了户外活动,吃不到一点青草,会提高春亡的比例。每到春天,当羊吃到了返青最早的小白嵩,叫的声音、走的姿势、粪的形状都变了,奶也下来了。牧民总算盼到了这一天。牧区从草记年,新的一年开始了。春季是草原畜牧业的关键,也是人与牲畜磨合、展示牧民技能的季节。草原本来青草期就很短,还要缩短牲畜吃青草的时间,对牲畜太残酷了。每年当牲畜闻到青草味时,就不再吃干草,也圈不住,有的羊把角都撞破了,由于长期不走路,山羊的蹄越长越长。由于无法管理,牧民只能夜间偷偷放牧。春季禁牧绝对是坏主意。我不知道这些从未放过羊的所谓草原专家是否征求过牧民的意见,遗憾的是,此等荒唐之事,竟发生在有优良传统的畜牧业大省。我看世界上除了疯牛病、禽流感,还会发生羊流感。
山羊没有罪
近年来,有人把草原退化、沙尘暴的原因,归罪于牲畜,特别是山羊。说山羊不仅吃草,还吃树,连草根都刨着吃,是破坏草原的头号罪犯。山羊吃树枝是真的,刨着吃草根不是事实。
种树不要一味人工化
内蒙古沙尘暴增多的重要原因是天然环境的人工化,包括无序发展的农田、人工草地和人工林。而人工林和人工草地是打着治沙、绿化、治理环境的旗号,得到政府部门和部分专家、群众支持的。人工化是剥夺了大自然以往的自由和自主权,按照人的意识表达。重树轻草、重人工轻天然、重改造轻适应,是农耕文化的特点。一味发展人工林、人工草地、农田是对草原的文化入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