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hoing Steppe   专 家 论 文      蒙古文版(呼伦贝尔日报2004年12月16日)

主页中文主页专家论坛—( 第二页)-这里的草原静悄悄  游牧文明过时了吗?

 

这里的草原静悄悄  游牧文明过时了吗? --刘书润

 

  目录

一、回顾昔日的辉煌

二、品尝现实的苦衷

   1、发展是硬道理?

   2、中华各民族的母亲在西部

   3、建立人工草地也是开荒

   4、划区轮牧不能代替游牧

   5、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不是还人工林、人工草地

   6、围封禁牧不如减低放牧强度

   7、春季禁牧绝对是坏主意

   8、山羊没有罪

   9、保持天然湿地,作用远大于开垦

   10、种树的辩证法

   11、沙尘暴人为因素的核心是文化

   12、沙漠并不可怕

   13、草畜平衡的内涵和草原监测的意义

   14、家畜改良不能违背游牧

   15、怎样看待草原的现代化

   16、农牧交错带——贫困带

   17、我们的城镇不象在内蒙古

   18、草原是否要走工业化的道路

   19、我区人口压力并不比其他地区轻

   20、一个官顶一万只羊吃草

三、多样性是进化发展的背景、稳定的基础

四、游牧是草原畜牧业的最佳选择

五、牧民们组织起来,建立草原和游牧文化保护区

六、如今的草原和游牧文化最缺的是什么?是理解,是爱心

七、未来的草原

 

(正文)     这里的草原静悄悄 游牧文明过时了吗?
                                                       
---刘书润

 

一、回顾往日的辉煌

    最少的人,为最多的人,作出了最大的贡献  ---丘吉尔

    青藏高原的隆起,地球上最伟大的壮举。

    它改变了大气环流,聚集了巨大的能量,成为地球上的太阳灶、吹风机和水塔。流出了黄河、长江、恒河和印度河,高原的阻隔形成了周边明显的地带化差异:干旱区、高寒区、还有世界上最大的亚热带湿润区及温带阔叶林区。地球生物多样性的最优体现,孕育了四大文明古国和几大宗教。青藏高原大地母亲和上天父亲最靠近的地方。青藏高原世界文化圈。

    中华、印度、埃及、两河流域,伟大、古老具有深厚积累的农耕文明,由于长期封闭,缺乏活力,亚洲中部干旱区的游牧文明一军突起,虽较少积累,但具有强大的冲击力。它较多地继承了原始先民的品质,充分发挥人的本能,勇往直前,把一个个封闭的古老文明激活,并串联起来,推动其前进。假如没有游牧民族的冲击,世界将永远各自封闭,陷入没完没了的重复当中。古代人类最大的冲击波,来自打开了东西方通道的蒙古人,因为他们实行了最大规模、最完善的游牧。

古代欧洲,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都不如亚洲强大,够不上进行洲际冲击。农耕文明受到来自亚洲游牧民族的碰撞,始终喘不过气来。游牧文明在欧洲总是呈现强大的势头,并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升华。由马换成了船,过度到同样具有移动性和冒险性的商业文明,推动了体现自由、民主,冲破束缚的文艺复兴,导致了资本主义革命,进而发展成商业、工业和近代城市文明。促进了社会的快速发展。但是它过分贪婪、自负,脱离了自然和大众,走向了歧途。为了空间资源、通商和交流的需要,游牧民族进行了第一次能量大释放,而资本主义为了市场和资源进行了第二次大冲击。这次冲击虽然也起到了对各封闭文明的激活作用,但是更多的是摧毁了各自的文化,包括自己的母体文化,使世界向一体化、单纯化发展。近年,人类发展带来的负作用,越来越危及人类的生存,开始回心转意,重新温习昔日大地母亲的教导,又想回归到大自然的怀抱。

在亚洲,特别是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带,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长期强烈对抗和交流,各自得到发展,尤其中原农耕文明在交流中不断壮大,不仅修建了长城,还发现了孔孟之道。成了世界上最  固、最发达、最具同化力的农耕文明的代表。游牧民族在中国常取得战争的胜利,但在文化上,则逐渐被同化,在最大限度释放能量后,如今面临农耕文明和世界一体化的双重夹击,其作用越来越弱,不可能象在欧洲那样得到发展和升华。而农耕文化根深蒂固,始终占统治地位。这就是东西方近代出现重大差异的原因。也就是先进了几千年的东方,近代落后的根本所在。东方根深叶茂,西方开花结果。中国是输出文明的国家,是西方的老师,但总是被学生欺负和超越,只是因为学生比老师更懂得知识和文明的价值。更懂得什么叫人的本性,更懂得什么叫民主自由,总之,更多地接受了游牧文明。

二、品尝现实的苦衷

面对高速发展的社会,面对现代信息社会,游牧文明还有现实意义吗?
   “发展不应是改变社会的有益传统,发展必须考虑当地传统文化的作用。发展不应是发达国家以往耗费大量能源和资源模式的复制。发展也不应片面追求可持续。应提倡和谐、互助。以损害和孤立出传统文化和大自然的所谓发展,实际上是得不偿失的倒退”。人类近代快速发展带来的负面作用,有的已经超过了收获,使人失去了自我、伙伴,脱离了自然变成了机器。

1、  发展是硬道理

发展是硬道理,难道保护环境就是软道理?发展的目的应在于保护人类、生物与环境的协调繁荣,而不是违背传统架空自然。目前我国每生产一件产品,平均要比工业发达国家多耗能11倍。每生产等量的粮食多耗水10倍。我国目前的钢铁产量已超过美国和日本的总合,还需大量进口。煤产量也高居世界第一。我国的总耗能量、二氧化碳总排放量,也要很快超过世界第一的美国。发展不应是发达国家以往所追求的那种消耗大量能源和资源的复制。而我国现在所推行的何止是复制,分明是疯狂的超越。假如有一天,我国人均小汽车赶上目前的美国,那么世界现在的石油总产量还不够我国一国使用。要知道我国目前还远不是经济和科技发达国家,甚至为奔小康还需长期努力。可是已经提前达到了耗能大国、污染大国。我们口口声声大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产效益。而执行的却只是官效益和政治效益。而更应关注的文化效益、感情效益根本无从谈起。照此下去,用不了多久,世界各国不再是反对美帝国主义,而是把矛头对准中国。内蒙古更是不顾自身条件和长处,盲目在数字指标上追赶。甚至某些草原牧区也提出工业强旗的口号。他们把内地的陈旧设备、已被取缔的重污染企业引入。更娇气的草原,成为纯原料产地,甘当第三世界的第三世界。草原由于干旱缺雨,经不起一点点污染,而排除污染的能力更差。使本来多灾的草原,又增加了新的灾祸,使这里永远落后。内蒙古牧民用多年积累,加上国家投资,丢弃了原来的草原,建起了小农村和围封转移点。换来的是领导政绩上升,牧民赔钱养畜和草原退化。用落后的小农经济代替有先进意义的草原游牧畜牧业。

发展应力求平稳,大发展会给自然和社会造成强压,过后往往带来滑坡。从长远看反而缓慢。为暂时缓解政治压力和失业带来的困境,超常经济发展会带来更严重的自然和社会失调,特别是内蒙古草原地区,应更加关注环境和民族文化,不能经济过热,什么时候中国经济发展能平稳地降下来,我们盼望这一天早日到来。

2、  中华各民族的母亲在西部

西部大开发,让人鼓舞,但它的确是用农耕文明改造大西北的典型言语。我国西部是江河源、水土源、风沙源、民族源、宗教源、文化源、营养源,中华民族的母亲在西部。我国西部在省间、地区间的差异远大于东部。因此我国西部的优势不是矿藏和牛羊肉,而是生态系统的天然性和多样性、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内蒙古是我国西部的重要组成,内蒙古草原是祖国的生态屏障、民族文化的摇篮。内蒙古草原基本保持天然状态,天然生态系统是大自然经过千万年磨合形成的,它不仅能表现当前,还能回味过去,预示未来,具有无穷的信息量和多样性。是一本天然史书。它是不能重复、不能搬迁、不能再造、不能进口,用多少钱也买不来的,最宝贵的财富。是地区发展和富强的基础。天然草原种类组成清楚,结构演变层次分明,是进行生态学多领域研究的理想场所。界限分明、类型多样的地带性各异,为科学研究进一步扩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天然生态系统与民族文化融为一体,为科研进入高层次缩短了时间。

再造山川秀美。西部贵在天然,母亲不可再造。没有西部的干旱,也就没有东南部的湿润和秀美。人类历史的优秀篇章都不是在湿热的条件下写成的,人类的文化是干旱文化。我们向西部要资源、要矿藏、要牛羊肉,能不能也象张艺谋、王洛宾那样要点文化、要点情感。我们给西部投资修路、种树、倾倒陈旧的设备,能不能给点好政策,给点高科技和先进设备,给点尊重和爱心。

  3、建立人工草地也是开荒

人和动物在干旱区喝水多,植物也如此。可是干旱区缺水。因此由于长期适应,草原上的野生植物多为耗水少、产量低的旱生植物。而栽培作物虽产量高,但多为耗水量大的中生植物。因此草原上栽培农作物和牧草收获等量的物质,要比内地相同作物和当地野生植物耗水多。有人说苜蓿能肥地但生产相等的物质要比玉米多耗一倍水,而玉米的耗水量又比野草高得多。干旱草原满足不了这些“大肚汉”。即使个别地方如湿地,能暂时解决水源,由于热量不足,生长期短,投入等量的水,也不如内地产量高。再加上必须轮耕,沙化后再开新地,能满足舍饲的人工草地,同等载畜量要比内地大,花费也比内地多得多。草原哪能承受得了,我们的草谁还能买得起。想要靠人工饲草养畜,何必来干旱区。另外草原是个二氧化碳贮藏库,开垦后造成大量释放会增加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当然在个别地方,如半农半牧区,在可能的情况下,适当发展少量人工草地还是可以的,但在广大草原,目前不易推广。有人认为种草与农田不同,其实不管种什么,都是破坏原生植被的开荒,都是高投入、低产出,对草原进一步施压,都是天然草原人工化。

     4、划区轮牧不能代替游牧

    以往的草原游牧,是进行大范围移场,在每个点上进行放牧,虽然不划分明显的小区,而用更换出牧方向和放牧时间长短,同样达到轮牧效果。并用更换羊夜间卧盘地点,达到均匀施粪的目的。划区轮牧使牧在定居点均匀分布,但不能根本减轻定居点的压力,仍然避免不了草原退化,也满足不了牲畜对草场的各种需求。如不同季节不同牧草种类的选择,更减少不了牲畜游走的时间和距离。过不了几年设施全部作废。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的划区轮牧是在人工草地上进行,让牲畜全部吃光,明年再种。利用时间长。人家的条件和我们差距太大,不可简单效仿。游牧和划区轮牧不是一回事。都是为了草场均匀利用。不知为什么非要废弃传统的省事、免费的游牧,而照搬人家花钱多、又费事不切实际的划区轮牧呢?

   
5、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不是造人工林、人工草地。

对我国现有农田应做具体分析,适宜的农田不能盲目退耕,因为我国人均耕地很少,保护耕地也是我们的长期任务。不适于耕种的林区耕地,应提倡退耕还林,不过最好不是还人工林,而是还天然林。草原上的农田包括草原地带半农半牧区的农田,原则上应退耕还牧。还林还草,即种树种草,实际上土地的负担并未减轻。人工林、人工草地仍然是对土地继续实施强压。采取人工措施要有利于恢复天然植被。

        6、围封禁牧不如减低放牧强度

    过牧的退化草原,由于粪便的积累过多,围封当年,或在二、三年内,植物常出现猛长。特别是湿地、沙丘间低地、畜盘周围。若赶上雨水充足,简直是疯长,常常超过正常的天然草原。这就成了夸大围封作用的理由。其实长势最好的多为一、二年生或少年生牧草及喜氮植物。超常生长对草场恢复并非都是好事,过分地消耗也是一种变相强压,反而延长了恢复时间。对这种超常生长的草原应适当减肥。正如长跑运动员到达终点后应慢慢停下来。退化草原应逐渐减少放牧强度,或进行季节性休牧。家畜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员,没有家畜和野生有蹄类的草原,同样生产力降低,当然太多也不行。应维持一定的草畜平衡,进行游牧。轻牧比完全围封更有利于草场恢复。

7、春季禁牧绝对是坏主意

   在四季游牧的情况下,春季禁牧不成问题,因为春天除春草场外,其他草场都不放牧。春季禁牧的制定者,过分地夸大了春季采食对牧草的副作用。实际上羊春季在草场上主要吃的小白嵩和枯干的细草,如糙隐子草,而夏天不吃小白嵩。另外春季采食对某些植物的抑制作用,并非都是坏事。牲畜一年四季在不同草场,天冷天热,风大风小,甚至早晚、饮水前后都吃不同的草。野生植物不象农作物那样都同样春季发芽、夏秋开花结实。它们各有不同的生育期。即使同种植物,依天气变化,生育期常不固定。从3月中旬的顶冰花、星毛委 菜,直到秋后白露的肋柱花,中间都有鲜花陆续开放。还有的植物不是年年开花结实,个别还有假死现象。要说牧草苗期对采食敏感,还有不少草原植物夏秋出苗。那么牲畜采食对开花结实期的作用又如何呢?牲畜吃草并非一扫光,是挑着吃,随走随吃,有时为了防治羊羔痢,春季也常移场。只要不过牧,没那么严重,有时适当采食对草场还有利。

春季,尤其接羔期,完全舍饲、禁牧,对牲畜是十分不利的。消毒、清圈给本来最缺劳力的春季更增加了麻烦。另外母羊和羊羔完全脱离了户外活动,吃不到一点青草,会提高春亡的比例。每到春天,当羊吃到了返青最早的小白嵩,叫的声音、走的姿势、粪的形状都变了,奶也下来了。牧民总算盼到了这一天。牧区从草记年,新的一年开始了。春季是草原畜牧业的关键,也是人与牲畜磨合、展示牧民技能的季节。草原本来青草期就很短,还要缩短牲畜吃青草的时间,对牲畜太残酷了。每年当牲畜闻到青草味时,就不再吃干草,也圈不住,有的羊把角都撞破了,由于长期不走路,山羊的蹄越长越长。由于无法管理,牧民只能夜间偷偷放牧。以往马夜牧、三伏天太热或秋季抓膘,有时牛羊晚归。还没听说牛羊春季夜牧的。春季禁牧绝对是坏主意。我不知道这些从未放过羊的所谓草原专家是否征求过牧民的意见,遗憾的是,此等荒唐之事,竟发生在有优良传统的畜牧业大省。我看世界上除了疯牛病、禽流感,还会发生羊流感。

8、山羊没有罪

近年来,有人把草原退化、沙尘暴的原因,归罪于牲畜,特别是山羊。说山羊不仅吃草,还吃树,连草根都刨着吃,是破坏草原的头号罪犯。山羊吃树枝是真的,刨着吃草根不是事实。山羊和绵羊不同,喜食粗草、硬草、灌木。适于山地放牧。牧区通常三分之一山羊,三分之二绵羊组成羊群。山羊喜行走,出牧归牧走在前头。怕冷不怕热。有山羊的羊群夏天不扎窝子。山羊活泼好动,对外界动静反应敏感。当狼进入羊群时,特别当咬到山羊时,会大声惊叫。而绵羊不出声,任其逐个咬死。绵羊粪湿、山羊粪干,合在一起,正好踩成粪块。蒙古族有个山羊和绵羊的民间故事,说绵羊嫌山羊轻浮、好动,总是咩咩地叫。而山羊嫌绵羊太笨。有一天它们分家了。不多久绵羊每天走不远,附近的草都吃光了,越来越瘦,听不到叫声,常走散。山羊走得快,也常走散,后来双方又达成协议,再合群放牧。山羊聪明,容易和人建立感情。曾经有个小羊羔,从小被小女孩养大,小女孩上学后,小山羊每天钻进蒙古包准时叫醒小女孩,并送上一程。山羊被蒙古族定为五畜之一,与绵羊并列,成为蒙古高原最古老的畜种。

未完 请看》(第二部分)

 本文有刘书润教授授权,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曾经草原》网站管理员


 欢迎  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