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定义Desert=流动沙丘    相关 ->  草原定义   荒漠化定义

主页-中文主页-沙漠定义

 

什么是草原?   什么是森林?   什么是荒漠化?

 

 

什么是沙漠?

 

 

 

1、定义: 沙漠(Desert= 大片流动沙丘。


2内蒙古沙漠是游牧民几千年生活的地方。

请看视频 - 原生的巴丹吉林沙漠、阿拉坦其其格家族故事和她唱的金色圣山 :

 

沙漠

内蒙古阿拉善沙漠

内蒙古阿拉善盟

 

 

 

    内蒙古 历史版“人造沙漠”:

     库布奇是“人造沙漠”!

3两千年来,内地移民不断进入内蒙古草原屯垦, 草原变成了人造沙漠。

  内蒙古草原沙漠化示意图:

 

 

 

 

    内蒙古现代版“人造沙漠”

 

   1、1987年数据:

 

 

 

 

  2、1997年数据:

 

    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五盟34旗(县)天然草地开垦调查报告

 

   乌拉盖开发区又开垦了东乌旗100余万亩天然草原。

 

 

 

 

  3、2003—2021年数据:

   内蒙古乌拉盖开发区(管理区)占据东乌旗水源地、截河 造成国家重要湿地乌拉盖沼泽区荒漠化
   
   
   

   
 

  

   2021年3月20日,林草局林草新闻公布“草原国家公园试点”,把侵占东乌旗草原、截断乌拉盖河, 打上了“内蒙国家公园”的旗号偷梁换柱瞒天过海

 

 

 

 

 

参考: 中科院沙漠考古专家论文

 

     《 景爱:内蒙古草原沙漠化的反思》  2003-04-07


    一、内蒙古是“人造沙漠”最多的省区


    什么是沙漠?沙漠是指地表大面积的流沙堆积而言。通常科学界将流沙堆积分为三种类型,即流动沙丘、半流动沙丘、固定沙丘。沙漠的危害,主要是其流动性所造成。

    沙漠是在地质时期自然形成的,我国的沙漠主要是在第四纪更新世形成的。例如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从中更新世到晚更新世(60万至1万年)形成的。

    在进入历史时期(从距今1万年开始)以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在原先没有沙漠的地方,也出现了大面积的流沙堆积,被称作“人造沙漠”。“人造沙漠”是原中科院副院长、著名的气象学家竺可祯提出来的,现在已被学界所广泛采用。

    我国有几个大沙漠,它们是:
      1.塔克拉玛干 33.76万km2
      2.古尔班通古特 4.88 万km2
      3.库姆塔格 2.28 万km2
      4.柴达木盆地 3.49万 km2
      5.巴丹吉林 4.43 万km2
     6.腾格里 4.27 万km2
     7.乌兰布和 0.99万 km2
     8.库布齐 1.61 万km2
     9.毛乌素 3.21万 km2
     10.浑善达克 2.14万 km2
     11.科尔沁 4.23 万km2
     12.呼伦贝尔 0.72万 km2


    除前4个沙漠以外,其余的8个均在内蒙古境内。这8个沙漠西起阿拉善,东到呼伦贝尔,断断续续地分布在内蒙古地区。其总面积为21.6万km2。新疆沙漠的总面积为40.32万km2,内蒙古仅次于新疆,其沙漠的总面积居第二位。

    内蒙古的8个沙漠属于地质时期形成的只有一处,即巴丹吉林沙漠,其余均属“人造沙漠”。

    二、“人造沙漠”的出现,与古代的战争屯垦有关

    内蒙古地区在地质时期曾经是大海,被地质学家称作天山-内蒙古海槽。后来由于地质构造运动,海槽中出现了隆起,形成了陆地。最初的陆地是星罗棋布,后来逐渐连成一片,形成了大块的陆地。这个过程就是古人所说的“沧海变桑田”。大海消失了,留下了许多湖泊,后来有些湖泊也变成了陆地。海水、湖水消失了,然而海底、湖底的沙子没有消失,被地质学家称作海相、湖相沉积,它就是沙漠的来源。海相、湖相沉积物,有的在风力作用下变成了沙漠,还有的被地表土层所覆盖,处于潜伏状态。潜伏的沙漠沉积物一旦暴露出来,就会在风力作用下变成流沙堆积。导致地下伏沙出现的主要原因,则是人类活动。

    在更新世,曾多次出现冰期,即厚厚的冰壳将地表覆盖。在最后一次冰期结束以后,由于气候变暖,冰壳融化,地表水非常充沛,森林、灌木、蒿草非常繁茂。于是,出现了内蒙古草原。水草丰美的草原孕育了游牧民族。匈奴、鲜卑、契丹、蒙古等等许多民族,都是在内蒙古草原上诞生、壮大,由此登上了历史舞台。契丹人建立的辽朝,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对我国历史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游牧民族创立的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游牧民族的壮大,与中原地区的政权逐渐产生了矛盾,出现了冲突和战争。为了防御游牧民族,从战国以来就在北方草原上修建长城,屯兵驻守。赵武灵王为了防御匈奴,“胡服骑射”,修长城。赵长城从代郡(今河北蔚县),至阴山西行,止于高阙(今内蒙狼山)。秦国在秦襄王时期修长城,西南起自临洮,斜穿鄂尔多斯,东北止于黄河之边的十二连城。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又命蒙恬修长城,也在鄂尔多斯。燕国也在北部修长城,在今赤峰、通辽境内。

    到了汉代,汉武帝打败匈奴以后,为了防御匈奴南下,在额济纳河沿岸、狼山以北,大兴安岭以南大修长城,汉长城的遗址至今可见。自汉代以后,长城的修建没有停止,明长城是最后的长城。

    在草原上修长城、筑城堡、开荒屯垦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引起了流沙的出现。古代居延绿洲的消失,最有代表性。

    屯垦造成伏沙出露,垦区废弃。从汉代垦区到唐代、西夏、元代垦区重心的转移。元末明初的战争,以断水攻城,造成弱水断流改道,使居延绿洲变成沙漠。

    辽代移民开荒,造成西辽河流城生态环境退化,风沙之害十分严重,韩州被迫迁移。其最后的结果,是导致科尔沁沙地的产生。(清代后期草原垦荒也非常严重,由于时间关系不能介绍了。)

    三、20世纪“人造沙漠”的扩大

    我们将“人造沙漠”的产生追溯到古代,目的是为了追本溯源,说明人类活动对“人造沙漠”的影响作用。我们不要因此而忽略了当代“人造沙漠”的扩大。

    实际上内蒙古的“人造沙漠”,主要是20世纪后半叶形成的,与这个时期草原大肆开荒有直接的关系。

    20世纪后半叶,有两次影响重大的开荒。

    第一次是1958年“大跃进”引起的。在“大跃进”中提出了“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口号,在中原内地出现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受此影响,内蒙古提出了“要实现饲料、粮食、蔬菜的自给,就必须开荒种地”。于是从东到西,在内蒙古草原上大肆开荒种地,“牧民不吃亏心粮”。

    第二次是“文化大革命”中“以粮为纲”、“农业学大寨”,特别强调粮食的重要性。这是因为当时中苏关系恶化,出现了边界冲突(珍宝岛事件)和领土争端,边界战争有一触即发之势。粮食成为重要的战备物资。当时有一句口号,叫做“深挖洞,广积粮”。1958年的草原垦荒,到此时更加广泛了。

    这两次大垦荒,给内蒙古草原造成了空前的大破坏。我们以呼伦贝尔草原为例,加以说明。

    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最好的天然草场之一。在1958年以前,只有白俄的零垦耕种,面积很小。1958年,呼伦贝尔建立了25个自营农场,成为国家垦荒的重点地区,到1962年末一共垦荒19.8万公顷,主要分布在滨洲铁路沿线,海拉尔市周围、三河道(根河、得尔布干河、答乌音河)两侧、南部边远地区。由于是机械化开荒,开荒的速度快,大面积的草场两三年就变成了耕地。20万公顷,占全国垦荒的8.6%。由于地表土壤层薄,地下的伏沙很快就暴露出来。由拖拉机牵引的双轮双铧犁,能够翻地30-40厘米,在土层薄的地方,竟把地下的伏沙翻出来。在风力作用下,很快在田间就出现了风蚀现象,出现了风蚀坑和流动沙丘。例如拉布达林农场,开荒不久田间就出现了厚达32厘米的粉沙。哈达图农场,田间出现了流动沙丘。此后,沙漠化越来越严重,垦荒的耕地后来大多被流沙覆盖,出现了流动沙丘。据1982年调查,沙丘高达5-15米。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此后即变成了呼伦贝尔沙地。呼伦贝尔沙地的主体,是在滨洲路沿线,也就是海拉尔河沿岸。由于河水的滋润,这一带曾是呼伦贝尔最好的草场,如今却变成沙漠化最严重的地方。这种转化,很值得我们深思。

    其它地区也大同小异,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就不能详细介绍了。

    四、历史的教训值得反思和吸取

    我们的先人,给我们留下了沙漠之患。我们不能苛求古人,因为他们缺乏科学知识,不了解地质构造。他们认为,只要长树长草的地方,就可以开荒种地。他们不知道草原地下多沙,更不知开荒垦种以后会产生什么后果。

    而今天则不同了,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地质构造已经一清二楚。草原开荒开矿会带来什么后果,科学家们已经作过论证。然而破坏草原的现象仍层出不穷。

    2002年7月,我曾作为“绿色北京”的科学顾问到锡林郭勒草原考察。锡林郭勒草原也是我国著名的天然草场,与呼伦贝尔草原齐名。锡林郭勒草原是蒙古马的原产地,唐代突厥人所乘的突厥马主要产在东乌珠穆沁的乌拉盖河一带。这种马个头不高,肥瘦适度,善跑,有速度快、耐久力强的特点,是骑兵中最好的乘马。只有良好的草场,才能培养出优秀的马匹。锡林郭勒的肥尾羊也相当著名,北京市场上的羊肉片,以锡盟羊肉片最畅销。

    然而现在锡林郭勒草原,面临种种威胁,令人担忧。

    其一是草原垦荒。中央国务院早就提出要退耕还林还草,可是东乌珠穆沁的乌拉盖却仍在开荒,不管是本地人、外地人,只要交上一笔租金,便可以得到一块草场开荒种地。为了避人耳目,美其名曰叫乌拉盖开发区。开发区应以高新技术为主,如果是对高产品进行高科技加工,称之为开发区还可以。明明是开荒种地,却自称是什么开发区,名不符实。乌拉盖水草丰美,是东乌珠穆沁最好的草场。长期开荒耕种,后果令人忧虑,很可能出现沙漠化。其二是草原开矿办厂。在东乌珠穆沁草场上,近年出现了银矿、铁锌矿和造纸厂,不仅占用了大片的草场,而且工业污水严重地污染了草场,使牲畜中毒死亡,牧民的健康也受到威胁。

    内蒙古是草原地区,适于发展畜牧业,这是内蒙古的产业优势。有些人有误解,认为只有工业、农业产值高,畜牧业产值低。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不管条件如何,也要开矿山、办工厂。世界上有许多国家以畜牧业为立国之本,例如澳大利亚,“澳毛”在中国市场上很走俏。内蒙古为什么不发扬自己的优势,努力提高畜产品的质量,占领国内市场,甚至销往国外呢?内蒙古的畜产品缺乏精加工,本地产的皮夹克销路不好,而江浙加工制作的却销路好。乳制品也是内蒙古的产业优势,目前仍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

    草原是内蒙古人的衣食之源,如果草原破坏了,退化了,沙漠化了,内蒙古人也就失去了生活的来源。牧民不放牧,何以为生?到城市打工,有一定的语言障碍,困难很多。

    内蒙古沙漠的扩大,对华北平原构成了威胁。近年京、津、唐频频出现的沙尘暴,沙尘源主要来自内蒙古,来自内蒙古的阿拉善、乌兰察布、锡林郭勒。内蒙古草原本是防止沙漠南侵的绿色屏障,如今却变成了沙尘源,这个事实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内蒙古草原的生态作用非常重要,过去人们缺乏认识,自2000年朱镕基总理视察以后,才引起人们的关注。

    保护内蒙古草原,防止草原进一步沙漠化,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我们不仅要看今天,还要看明天和后天。我们不要忘记了儿孙后代,不要为了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而牺牲了下一代人,下两代人的生活。要给后人留下草原,留下碧水蓝天!


2003年3月25日  

   


    我讲述的内容,都来自我写的三本书,即《中国北方沙漠化的原因与对策》、《沙漠考古通论》、《警报:北京沙尘暴》。前两种已买不到了,第三种在人民出版社读者门市部还可以买到。

作者: 景爱

 

 

注:

    景爱,中国文物所研究员,沙漠考古专家。先后在吉林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学院研究生院攻读,系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被收入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主要从事历史、民族、考古、环境等方面的研究。

    主要著作《沙漠考古》、《沙漠考古通论》、《走近沙漠》、《警告:北京沙尘暴》、《胡杨的呼唤--沙漠考古手记》《尼雅之谜》(被评为二十世纪文博考古最佳图书)、《中国北方沙漠化的原因与对策》(国家八五规划重点科技专著)、《中国长城史》、《金上京》、《金代官印集》、《皇裔沉浮--北京的完颜氏》等。独编《陈述先生纪念集》,合编《辽金史论集》1-5辑、《辽金西夏史研究》、《中国边疆民族地区文物集萃》,合译《苏联远东史》。此外,有论文二百余篇。

    2002年夏,景爱先生参加了‘绿色北京’和‘曾经草原’组织的中国北方草原生态考察,行程5千多公里,有论文发表。


 


2002年考察路线图:

 


 

参考

    2004年12月19日 新华社报道:内蒙古全国最大开发区毁草原生态进退两难

     2010年5月24日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内蒙古寓言 乌拉盖之死》

    2015年6月23日 中央电视台 焦点访谈 《湿地 正在失去 汉文文字版
     2021年 中国网   内蒙一水库十年不向下游放水 湿地保护区成荒漠

 

 

 

回到主页